编辑:原创2024-04-18 15:54:00浏览量:67549
在娱乐条件相对简陋单一的时代,每个钟爱动画的孩童心中都有一个正义凛然、一身正气的童年偶像:齐天大圣、黑猫警长、小哪吒、葫芦娃……
这些国产的经典动画电影随着市场的开放逐渐淡化,随之而来的是更加高清、更容易理解的喜羊羊、小猪佩奇和铠甲勇士.以前的老电影儿时看的是热闹,成年时看的是内涵,而现在的动画片虽然也不乏知识普及和正能量,但跟过去的经典相比,总归是少了些味道。
《天书奇谭》作为一部具有浓厚中国味道的经典动画电影,其无与伦比的超前性与动画长片的开山鼻祖《大闹天宫》和获奖无数的《哪吒闹海》相较也毫不逊色。
多年前看《天书奇谭》看的是勇敢的蛋生、狡猾的狐狸和可怜的袁公,如今再看《天书奇谭》,看的却是国漫的希望、传统的弥留和艺术的创新。
《天书奇谭》改编于《平妖传》的部分章节,是由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出品的第三部动画长片,由由王树忱、钱运达导演,包蕾、王树忱编剧,柯明担任造型设计,由丁建华,毕克,尚华,苏秀等老艺术家进行配音。
故事围绕一本写着108种法术的天书展开,分为袁公、蛋生和三只狐狸两派互相争斗,最终邪不压正。
从美学角度来看,《天书奇谭》独具匠心的画风充满独特的美学魅力,背后是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搭配天马行空的神话架构,行云流水的剧情发展和寓意深厚的内涵,打造了一部国漫界的动画奇作。
如今来看,在日本动漫和美国动画对整个动漫行业产生冲击和覆盖的前提下,《天书奇谭》的观赏性不仅是中国动画史上的里程碑,更是动画发展的分水岭。
本文将从剧情设置、美术设计、配音配乐及人物代表等方面剖析这部“中国动画杰作”的别致内涵。
01. 剧情设置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化用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概念,勇敢开拓古希腊式英雄悲歌
故事讲述的是在云梦山上有一个叫袁公的仙人,三只修行的狐狸一直觊觎着他仙府里的仙丹。
有一天,袁公偶然得到一枚天鹅蛋,便将其放入炼丹炉中。袁公本是天庭中的一名名分不高的仙人,奉命为玉帝看守天书已有3000余年,却从未看过天书一眼,由于官卑职小,人微言轻,却连参加瑶池盛会的资格也没有。
在瑶池盛会期间,袁公忍不住窥探了天书的秘密,发现这书中记录了108种法术,本该流传人间造福百姓,却被玉帝因为一己私欲而私藏。
袁公怜悯人间疾苦,将天书的内容凿刻在云梦山的石壁上,不想被玉帝斥责,革除了袁公的天职,并让他终生看守天书,每当香炉升起彩烟时,袁公便要上天述职。
三只狐狸趁彩烟弥漫之际潜入洞府偷吃了炼丹炉里的仙丹,化成了人形,开始利用偷来的天书装神弄鬼为非作歹,不仅抢占了和尚的庙,还和官场勾结欺压百姓,强取豪夺。
而那只天鹅蛋在被老狐狸带出炼丹炉后,一波三折竟生出了一个娃娃,好心的老婆婆给娃娃一张大饼,长大的娃娃前往云梦山,得到了袁公指点,起名蛋生,并学习天书的法术济世救民。
在无知皇帝的宫中,蛋生和三只狐狸精相斗,双方打得难分难解之时,袁公突然出现,用照妖镜将三只狐狸显出了圆形,并压在云梦山之下。
云梦山的倒塌惊动了玉帝,玉帝将袁公抓回了天上,袁公自知此番在劫难逃,于是让蛋生将所有的法术铭记于心,一把火烧毁了天书。
蛋生在为师傅伤感的同时,立志造福人间。
《天书奇谭》的前身是罗贯中的《平妖记》,从一部魔幻小说转化成一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作者在改编过程中花费了大量心思。
故事情节化用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概念,运用中国元素和西方神话的结合拍出了一场古希腊式的英雄悲歌。
从前只觉得袁公可怜,造福人民却要被可恨的玉帝关押受罚,现在再看,袁公的付出是必然,是影片的核心和剧情发展起承转合的衔接,他毫无保留的奉献和对下场的了然于胸,让影片的英雄情怀更加浓厚。
在以天书为引子推动故事情节曲折发展的背景下,《天书奇谭》对封建社会的百姓众生相做了生动的刻画,每个人物的造型和性格特点都与时代背景和人性格外贴合。
怀才不遇的袁公、正直勇敢的蛋生、淳朴的百姓、狡猾阴险的老狐狸、霸道自私的县令、无知的皇帝……《天书奇谭》对人物阶层特质的巧妙塑造和精致不禁令人叹服。
在利益的熏陶下,各色人物的本质原形毕露,在憨态频发的背后,带着浓厚的讽刺意味。
02. 艺术设计:浓墨重彩的自然环境和丰富且对比鲜明的色彩交融无限接近时代背景下的环境,配音配乐巧妙衬托人物属性
《天书奇谭》之所以老少皆宜,是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从影片中能看出不一样的角度和味道,但从视觉角度来看,童年时期最关注的无非是蛋生红红的脸蛋、笨狐狸的断腿或者天空中飞舞的燕子和池塘蹦跳的青蛙。成年人关注的除了这些活泼生动的视觉冲击,更多的是影片本身对细节的打磨和背后呼之欲出的文化底蕴。
人物造型
《天书奇谭》中的很多角色形象来自于戏曲造型,生旦净末丑俱全,如狐女的斜眼、两片腮红,老狐狸的发髻等都吸取了京剧旦角脸谱的造型特点,处处流露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固有的审美特点。
在戏曲和剪影等民粹艺术的融合下,一个个活泼灵动的角色跃然于视觉效果之上,每个人物的塑造都带着人性化的烟火气息,带着超脱漫画的夸张和讽刺,打破了观众对传统动画刻板的概念。
除了造型本身,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也刻意应景,将人物心理活动表现得诙谐生动,例如笨狐狸偷吃了小店的鸡,厨子和小二两个人以为逮住了狐狸精,将其送往地保家中时,脸上充满了愤怒和“正义”,步伐也铿锵有力,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气。
而地保老爷却要求他们将衣服包裹中的“狐狸精“送往云梦山,两个人的目的没有达到,在离开的路上背着”狐狸精“充满了懈怠和丧气,耷拉着脸,弯曲着腿,就连步伐也变得沉重而缓慢起来,引人发笑。
自然建筑
影片中无论是寺庙、宫殿等建筑,还是山川、河流等自然风光都与电影风格无限贴合,细腻的笔触下描绘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烟雨江南,每个景致的美术设计都充斥着十足的中国味。
《天书奇谭》非常注重细节的描画,格子的地板,门窗的花型,墙壁的花纹,砖砌的石墙上深浅不一的砖块,就连袁公炼丹炉上形状各异的纹路都清晰别致。
蛋生第一次济世救民,治理蝗灾和干旱,一阵电闪雷鸣过后,干枯的树木变成了绿油油的青苗,青山映衬着满溢的湖水,湖面上倒映的蓝天白云和自在游曳的鱼,荷叶上活力四射的青蛙,含苞待放的粉荷,随风舞动的柳枝,惬意飞舞的燕子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烟雨江南画卷,美不胜收,堪称经典。
色彩线条
蟠桃盛宴各路神仙在彩色的桥上游走,五彩缤纷的蕃旗和拿着不同乐器的仙女无一不给这声势浩大的仙境增姿添彩。
现今的动画电影颜色鲜明亮丽却颜色单一,线条硬朗而分明。而《天书奇谭》的线条则清晰而柔和,在与背景更加契合的同时,将背景的模糊处理更能凸显人物细节。
而在色彩方面,《天书奇谭》对于颜色的应用到了一种极致,既追求人物和环境的真实感,又通过色彩的碰撞和对比超脱现实赋予更强的趣味性和角色的鲜活程度。
影片中有一幕颜色的丰富体现堪称“童年阴影”。
在三只狐狸精侥幸盗取天书得手时,在寺庙的房间中手舞足蹈,阴暗的寺庙房间内,映着昏黄的灯光,背景在红绿蓝黄四色中不断交织,两只狐狸不断地在人形和狐狸之间不断变换着,跳跃着,狂欢着,这一幕通过对比将色彩转换应用到了极致。
配音配乐
活泼灵动的配音和巧妙极致的民族乐器倾情演绎出剧情的巅峰和低估。
1983年,《天书奇谭》配乐由著名作曲家吴应炬先生创作,并由上海交响乐团录制,用到了很多的民族乐器,丰富绚丽的民族乐器搭配妙趣横生的配音,将故事氛围渲染到了极致。
《天书奇谭》的配音演员都是当时履历丰富的老艺术家,阵容强大:丁建华、毕克、苏秀、程晓桦、施融、曹雷、尚华……
嗓音低沉的袁公性格稳重,童音轻快活泼的蛋生活力四射,说话拖泥带水九曲回肠的老狐狸诡计多端,尖声细语的美狐狸妖艳无状,老气横秋的老方丈爱装腔作势,每一个角色都在配音的塑造下生动鲜活,没有一个显得多余。
片中小皇帝的配音演员苏秀表示,配译制片总是受到原片的限制,但给美术片配音,发挥的天地相对比较广阔。
“我们想象出来这个人物说话的一种特点,通过语言把它发挥出来,同时这又影响到影片的创作者,创作者通过配音再在画面上做些完善,在创作上会有相互启发和补充。
像《天书奇谭》,我们都有一些创造,综合了我们双方的想象和创造力,把人物的特点夸张起来,我们配的非常过瘾。”
03. 人物设计: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平添剧情的趣味和逻辑性,刻画特质鲜明的群体代表
三只狐狸:狡猾阴险的小人得志
影片中三只狐狸的角色设计格外鲜明。
老狐狸佝偻的身体,恐怖的妆容再加上一双“八“字形的黑眼圈,步履蹒跚却阴险狡诈,儿时看她,最是恐怖;美狐狸一双凤眼、樱桃小嘴、粉色的脸蛋,兰花指一伸,俨然身姿摇曳顾盼生姿却妩媚刁滑;笨狐狸一幅白面书生相,方脸圆眼,贪吃懒惰涎皮赖脸却笨手笨脚,虽然角色是邪恶刁滑的,但憨憨的形象却让人讨厌不起来。
三只各有千秋的狐狸凑在一起,老狐狸是主谋,美狐狸是诱饵,笨狐狸是陪衬,狼狈为奸,一步步偷吃了仙丹,打晕了小和尚,赶跑老和尚占领寺庙,偷取天书,诈骗钱财,勾结官府祸害百姓,但狐狸终究是狐狸,成不了大气候,一方照妖镜便将他们现出了原形,灰溜溜地逃跑了。
袁公:怀才不遇却心系万民的慈善家
袁公的形象最初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身材消瘦,一袭白袍,长方形的脸上镶嵌着暗红的胡须和眉毛,浓眉上挑,长长的连鬓胡垂到胸前,倍感沧桑。
虽然他擅自打破了规则,违背了自己的天职,但他本质却是一名纯良的神仙,却因怀才不遇而默默无闻地为玉帝看守天书三千年,玉帝因一己私欲而霸占天书将其密封,不理人间疾苦,这规则的制定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却因此而束缚了袁公三千年。
“天道无私,既有天书,理当传授于人。”
若不是敢于打破这不合理,袁公依然只是一个看守天书的神仙,而不会成为蛋生的师父,也不会成为黎民百姓的“普罗米修斯”。
蛋生:聪慧正直的英雄
蛋生是每个孩子心目中的小英雄,也是成年人心中最纯良的本性。
蛋生的形象是整部影片种最有趣的,圆圆的脑袋,乌溜溜的黑眼睛,眉间有一个跟袁公相似的月牙,成熟的发髻加上一身清爽利落的黄衣,头大身小更显滑稽。
蛋生是袁公的希望和寄托,袁公无法完成的事情,需要蛋生去完成,因此他的出生带有正义和使命感。
蛋生一来到人间便受了老婆婆的恩惠,激发了他最纯良的本性。
后又受到袁公的指点和帮助,学习天书为百姓改善生活的困苦和贫瘠。在得知了三只狐狸祸害百姓的行径后, 蛋生勇敢地站了出来,大胆指认邪恶势力,并与之抗衡,帮助受苦的百姓得到解脱。
蛋生充满勇气、情感丰富,恩怨分明,袁公最初并没有告诉蛋生天书究竟有什么用处,但他依然用天书的法术造福人民,他是天书最好的继承人,也是百姓最公正无私的小英雄。
官员:贪得无厌的剥削者
九品芝麻官的形象传统而形象,瘦长的尖脸,狭长的八字胡,十字眼,皱巴巴的额头像老鼠般猥琐,脸中间的白粉俨然是京剧中的丑角,其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的本色暴露无遗。
九品芝麻官的血肉之躯让他成为一个“孝子”,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爸爸寻找治病良药,为了给父亲治病,在听见仙药报纸包治百病的消息后,便将药强制“拿”了回来。又将三只妖狐奉为仙姑,变出无量的荣华富贵,不问来源,只记得失。
他眼里的“荣华富贵”都来自寻常百姓的寻常人家,那些对他而言的“锦上添花”却是百姓们的保命生活之本,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权利欲望的膨胀下,县令的胃口越来越大,只在意短期利益,眼前得到的越多,背后看不见的就越放肆,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呢。
与县令不同,府尹大人的形象更加憨态可掬,而他与县令不同,大腹便便、肥头大耳,他眼里尽是“长远“的利益,于是计划娶美狐狸为妻,可惜还没尝到甜头,就被美狐狸的原形给吓死了。
玉帝:自私专制的资本家
玉帝的形象在传统印象中本是威严与高大并存,而在《天书奇谭》中,玉帝被刻画成了一个在平庸不过的形象,方脸浓眉,一双小眼睛略显呆滞,赘肉横生,平庸的外表与其昏庸的头脑相呼应。
而本该是慈祥和善、心系万民的玉帝却成了一个自私专制的资本家, 他坐在华丽安稳的轿辇上,吃着最美味的食物,掌握着最一手的资源,却将“天书”暗自私藏,而被藏起来的天书是无法发挥任何价值的。
玉帝的角色似乎没有什么情绪化的表现,在天书被泄露之后,他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安然自得地罚袁公看守天书,并定期上天述职,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天书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全然按照自我的想法来判断一切。
和尚:利益相争的人性代表
两个和尚是人性最中立的代表,他们有最不堪的一面,也能知错就改。
在从水井中捞上来天鹅蛋时,小和尚的第一反应是逃离,而老和尚却一眼看出了这是个宝物,小和尚从老和尚的神态中看出了端倪,两个人因为争天鹅蛋发生了第一场争执,埋下了导火索。
三只狐狸借宿寺庙时,两个人都受美狐狸的美貌蛊惑引狼入室,又因为听信老狐狸的恐吓而对那颗天鹅蛋战战兢兢。
又因为受到美狐狸的挑拨,两个人发生了第二场争执,最终,小和尚被误伤,老和尚惊慌逃窜。
最后,三只狐狸原形毕露,老和尚惭愧地对小和尚说“罪过,罪过”,一方面是对小和尚的愧疚,一方面是对自己肉眼凡胎的悔意。
利益之下,人性的缺点暴露无疑,很容易就受了蛊惑,甚至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但这样的他们反倒更接近普通人,即使犯错,却依然能辨明是非,及时改过自新,也不失人性最本质的善意。
总结:
随着对国外动画的技术性效仿,中国动画发展的追求逐渐与最初的创作理念背道而驰,在过多地追求画面的质感的同时,也忘却了对传统的创意和革新。
多年后再看《天书奇谭》,却意外发现其对民族特色执着的坚持和对传统动漫的巧妙革新,非同历久弥新的价值,而是亘古不变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
我们很难用一部作品来定义中国动画史的巅峰,但《天书奇谭》无论是在剧情的复杂性、色彩的多样性、画面的精致度还是情节的逻辑性方面都无疑是一种跨越式的成长,它存在瑕疵和不足,但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历史过后,《天书奇谭》独特的创意和成熟的艺术风格都注定了他的瑕不掩瑜。
《天书奇谭》的审美价值远不止趣味性那么简单,他身上寄托着国漫创新的寄托和走向,面临着国外动画的巨大冲击,中国动画长篇的走势格外值得我们深思。
未来的国漫发展长河,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无论如何都不能忘却的,必定是我们独特的民族风格。
本文链接:https://www.jiudexuan.com/zhishi/5924.html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 vaiptt#qq.com(#换成@)。
© 2025 九德轩手游 丨TXT地图丨网站地图丨备案号:渝ICP备2023010047号丨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927丨联系我们